你的位置:九游捕鱼大冒险官网 > 新闻动态 > 一口气看懂:关税是美国的武器吗?全球关税战对经济有啥影响?
一口气看懂:关税是美国的武器吗?全球关税战对经济有啥影响?
发布日期:2025-04-14 06:42    点击次数:118

这是懂王上台之后使用的最频繁的武器。连一向云淡风轻的股神巴菲特都忍不住批评: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战争行为。

关税,一言不合加关税。

从自家隔壁邻居加拿大墨西哥,到铁哥们欧盟,美国一个没放过。而各方也纷纷回应:会反制!要对等加关税!也就是你要战,那便战。

全球关税战争一触即发。

那问题来了,关税到底是什么?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?美国怎么这么痴迷加关税?这么搞下去,会不会大家同归于尽?

这条内容,带你看懂和关税有关的这些事。

关税是什么?

简单粗暴讲,类似“过路费”:每当货物从一个国家前往或者路过另一个国家时,这个所谓的“另一个国家”,就会根据货物的种类、数量、价值,以及两国之间的贸易协议,来决定收多少的“过路费”。

关税主要是三种:进口关税、出口关税和过境关税。

其中占比最多、影响最大的,平时大家嘴上提到的,包括懂王频频当棒子抡的,基本就是进口关税。顾名思义,进口关税就是一个国家对进口商品,也就是外国企业征收的税,或者更直白点讲:进场费!

那目的是什么呢?

举个例子,你们村里的老王,祖宗十八代都是卖馒头的,5毛1个,童叟无欺,手工制作,村里人吃了都说好!老王家馒头生意做大了,不但养活自己一大家子人,还雇了村里好多小伙子小姑娘打下手,甚至还有钱给村里修了条路!

结果有一天,村外面有家连锁馒头店开进村里了,人家的流水线馒头只卖4毛钱1个,品质稳定,口感也挺好!这下老王的生意就不好做了。

村长觉得不对头,老王生意要凉了,他自己没饭吃,店里打工的年轻人也没饭碗了,到时候这外来的馒头没了竞争坐地起价怎么办?更别提老王倒了以后谁给村里修路?外面的人谁来管你村里的。

于是大家一合计,宣布外来的馒头要在村里卖,每个馒头得先交2毛钱的“进村费”,这么一来,外来馒头的成本天然就高两毛,那他们就得考虑,继续在村里卖馒头还划不划算,是不是需要提高价格等等。

这既能帮老王馒头店减轻压力,同时外来馒头交的钱,也充实了村里的小金库。

更重要的是,大家发现,通过增加或者减少,调节进村费,还有了更多作用:

比如老王发现外来馒头不是对手了,心态飘了,馒头也不好好做了,那就降低甚至取消进村费,外来馒头恢复了更便宜的价格,老王压力马上就来了,就得认真干活;

又或者,老王的纯手工最后还是打不过外来的流水线,至少村里不亏,还能从小金库里拿点出来救济老王,或者去给村里修路。

而如果外来馒头垄断了村里市场想乱来,那进村费收的比卖一个馒头的价格还贵,看谁比谁狠。

总之,我的主场我说了算,这就是进口关税的意义。

当然,关税肯定不只是管卖馒头的事儿。事实上,它直接关系到全球经济兴衰。

在历史的宏大叙事里,关税的背后不光是数字加减,还有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、图谋野心和理念碰撞。

160多年前,关税分歧点燃了美国南北分裂的战火;

50年前,关税大棒砸晕了蒙眼狂奔的日本;

9年前,懂王上一个任期动动加税的嘴皮子,经济逆全球化的大潮就一个浪头打翻了一船人。

大到超级大国,小到企业个体,有因为关税快速发展制霸全球的,也有因为关税连经济的脊梁骨都被抽走的。

举个例子,一台1994年款的奔驰S600,当年出厂价12万美元约合98万人民币,进口到中国售价立刻翻到300万起。

因为当时我们汽车整车的关税最高飙到220%,而同时汽车零件的关税却很低。为什么?为了给国产车空间,让合资车反哺国产汽车制造。今天大家自豪的国产电池智能车,和几十年前我们的汽车关税高墙,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。

但有些国家就没这么幸运。

墨西哥,本来是玉米生产大国,但现在超市里却都是从美国进口的玉米。甚至墨西哥的玉米农民都面临集体失业,很重要的原因就是1994年,因为签署了北美自贸协定,墨西哥对美国玉米进口关税从20%砍到了只有2%,几乎零关税了!

于是,规模更大,机械化程度更高的美国玉米坐着传送带就来了,甚至价格比墨西哥自家种的玉米还要便宜30%。这哪是市场竞争,根本是降维打击。甚至连玉米饼这种墨西哥国民食品,原材料都是进口玉米粉。

这感觉像什么呢?成都火锅,老板京都的。

有大胆的网友表示:这么看,加高关税,是好事啊!

并没有这么简单。

往小了说,搞不好多加的关税,最后都是那个国家的老百姓买单。

举个例子,懂王要对墨西哥的汽车零部件加税25%,奔着谁去的,懂得自然懂。但是美国汽车行业和美国消费者反而先中枪了。

通用福特这些巨头们警告了:

“受到关税影响,一些车型的价格将上涨25%,汽车质量也可能会下降!”

为什么?因为加了关税,这些零部件生产商为了保住利润,就有可能涨价,而美国人造车如果要用到这些进口零部件,相当于成本就高了。

那有人说我不用进口零件了,用美国本土的不就行了?

问题是,进口零部件如果涨价100块钱,美国本土的涨个50块,不算过分吧?

所以,甭管美国车厂用继续用进口的还是换本土的,甚至是转移代工厂,都有可能会增加生产成本。为了要保住利润,最终造出来的车,也可能,跟着涨价。

除非在有些情况下,比如本来进口的零件就是暴利,加了关税,也就少赚点,为了占住市场,就不涨价;除此之外,因为加关税传导的物价上涨,最终还是要自己国家的老百姓买单。

这还只是最简单的案例之一。

往大了说,甚至会引发全球经济大衰退。

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,只要互相做生意,你加我关税,我也可以给你加。

你可以理解成关税的武器化,有人是火箭筒,有人是冲锋枪,平时大家相安无事,按常理出牌。可是一旦有人疯了,给你来一发,挨揍的肯定也失去理智了还他一梭子,大家捆绑,谁也别让谁好过。

举个例子:1920年代的美国经济烈火烹油,工业生产过度扩张,而消费市场相对不足,也就是产能过剩,供过于求。陷入经济衰退的美国,在1929年股市泡沫破灭,引发了银行恐慌,随后传导到企业倒闭、民众失业潮。

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灵机一动,给2万多种进口商品直接来了波"超级加倍",平均关税从40%飙到6、70%。

人算盘打得噼啪响:我这关税一加,外国货进不来,那市场不就是本国工厂的了?大家还不得开足马力生产?失业工人不就能重新上岗?经济不就能再度繁荣?高烧39度,我们就得加盖三床厚棉被发汗!make America 出汗 again!

这逻辑听着像不像懂王这几年高喊的"制造业回流"?

可人家不是npc,人家也会应对。加拿大反手就把从美国进口的鸡蛋关税提到400%,欧洲各国也集体加关税开启"互相伤害"模式,结果就是:全球贸易额3年暴跌66%,工业制造业产值锐减33%。美国农民眼瞅着自家小麦棉花烂在地里,底特律的汽车厂因为海外订单清零,只能给流水线贴封条。

最惨的是普通老百姓,因为进口原材料涨价的传导作用,就连一双皮鞋的价格都直接翻倍。

到1933年,美国工业产值腰斩,失业率冲到25%,满大街都是"精通多国语言,擅长搬砖扛包"的失业白领。银行更惨,挤兑潮比春节抢红包还疯狂,4年倒闭9000多家银行,储户们的存款跟闹着玩似的说没就没。

这场关税大战就像一场流感,让全球经济陷入了大萧条,也为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。

在经过了不知多少次互相伤害之后,大家终于意识到了,关税这玩意,如果收太少,那本国产业就会凉凉,如果收太多,最后大家日子都不好过,文明社会,大家应该有商有量互通有无,一起做大蛋糕而不是一起把饭碗砸了,所谓大家都有枪,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家都别用。

所以大家就商量了一下,搞个地球上最大的商会,就是汇集全球166个国家的WTO(世界贸易)组织,它定下了全球通用关税税率,叫"最惠国税率"。直白点讲,就是入门级的税。

只要你的商品来自WTO成员国,或者是签过最惠国条款的国家地区,都统一按照WTO商定的关税标准缴税。

比如日本如果对美国进口汽车征收 15%的关税,那么日本对所有成员国(如欧盟、韩国)的同类汽车征收的关税都不能高于15%。

虽然也有例外,虽然不在这个组织里的,或者没签协议的国家,得交很高的关税,但整体来看,在WTO成立之后的几十年里,确实是各国做买卖下调了关税,促成了全球经济的腾飞。

根据WTO的数据,从1980年到2020年,全球关税水平从平均20%-30%下降到不到7%,直接推动了外贸增长。在这期间,全球GDP年均增长率稳定在3%以上,与外贸增长高度相关。

毕竟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之一就是贸易全球化,有的村擅长蒸馒头,有的村擅长养猪,有的村擅长打铁,所以大家扬长避短,分工合作,你不擅长的,我替你干了,我不擅长的,他替我干了,大家都少收点“过路费”,一起把生意做大,所以外贸也由此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之一。

所以,关税,不是简单的提高或者降低完事儿的,需要大家一起在跷跷板上找平衡点,是个很微妙的且纠结的事。

那问题来了,既然这样,为什么现在,懂王上台之后,天天拿加关税做文章?

首先我们得承认,美国之所以能肆无忌惮有恃无恐的想再次把关税武器化,提着六管加特林无差别扫射,是仗着自己国家的市场和老百姓,购买力强劲。谁家买的进口商品多,谁就是大爷。

顾客是上帝。

而美国恰好就是那个买馒头最多的村。

早在100多年前的20世纪初期,美国就是个进口大国,两次世界大战后,美国本土没有经历战火,甚至发了不少战争财,又主导推动黄金美元、石油美元等体系建立,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,到70年代,美国正式坐上全球最大进口国的位置,一直坐到了今天。

本来也没什么, 你有钱就多买点,我东西好就多卖点,大家凭本事吃饭。但懂王第二次当美国一把手,按常人的逻辑理解,他的很多行为更像是把复杂的国家关系,全简化成了利益关系,一切皆可交易。

似乎在他看来,美国连续多年是全球贸易逆差第一大国,那在座的和美国做生意的各位,有一个算一个,都在占美国便宜。

通过对全球加关税,提高各国企业的成本,就可以保护美国厂子,这样就业有了,税收也有了,这叫一鱼两吃。

外国制造业想要美国市场,只能把工厂搬到美国本土,这样就不算进口,就可以绕开关税,而对美国来讲,你是来给我们投资顺带增加就业,等于一鱼三吃!这就是所谓的制造业回流。

但这些几乎都是脑补,实际情况远比这种一厢情愿来的复杂的多。

今天的美国经济和历史上比起来,更像是1920年代的胡佛时期,股市泡沫严重,金融风险沉疴泛起,叠加制造业空心化,即便美国先开第一枪,最遭罪的也可能是美国人自己。

根据纽约联储的估算,美国进口关税每提高10%,短期通胀都会上升约0.4%,看上去好像不多,这其实意味着每个美国四口之家的年均支出要上涨1700美元,而根据美联储2023年的报告,大约将近4成的美国成年人无法立即拿出400美元应对突发事件。

像沃尔玛等零售商已经发出预警,美国的服装、玩具、家具等商品价格将普遍上涨8%-15%。

而且美国进口的不只是商品,还有很多原材料、半成品。

比如美国特别喜欢对钢铁加关税,2018年懂王对进口钢铁征收了25%的关税,美国钢铁是开心了,但是下游拿钢铁做原材料的绷不住了:油田煤矿的开采需要大量钢管,油价电价,涨!盖房修路也要用到大量钢材,房地产价格,涨!还有汽车、化工等等行业的成本都水涨船高。

这还没完,真要全球加征关税,真当跨国企业没脑子?可不得玩起"产业大逃亡"?

比如苹果手机,超过半数的零件都是美国本土以外生产,为了避税就得把生产线搬到暂时没被加关税的国家。可搬家不是请客吃饭,库克当年把苹果耳机产线搬到越南就多花了近三亿美元,搬手机产线的成本可能要高出几十倍,这些成本最后还不是得从果粉口袋里掏?用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的话说:关税本质是向本国消费者征税。

更何况,加拿大、墨西哥、欧盟等等国家地区的反制政策也在路上了,牵一发尚且动全身,这直接眉毛胡子头发一把抓,全球经济金融格局都会发生动荡和剧变。

比如外贸行业首先就要另找门路,整体发展受挫难免,但没了张屠夫,也不能吃带毛猪,赶紧绕开美国生意抓紧做起来。

顺着贸易格局的变化,金融风向也会发生变化,先是资本市场上演大型过山车。美股在关税消息影响下阴阳怪气不止一两天了,纳斯达克的科技股一度跌得六亲不认。

而且大家眼瞅着大哥疯了,也会加剧各国去美元化的心态和需求,这么一来,各国之间本币结算、货币互换协议都要抓紧签起来,让美元主导的国际结算系统也可能会慢慢走向瓦解。

那普通人的生活会受影响吗?

这事还得分具体情况来看,但简单讲,本国经济越依赖国际贸易,支柱产业越脆皮,老百姓收到的影响就更大。

以墨西哥为例,被美国加关税,墨西哥人最大的难处是“饭碗不稳”。因为墨西哥经济跟美国绑得紧,全国近80%的出口都卖给美国。从汽车零件、电视机到牛油果、啤酒,美国超市货架上随处可见“墨西哥制造”。

美国一加税,墨西哥工厂就要被压价,就得降薪甚至裁员。

而墨西哥对美国商品报复性对等加税,又容易造成国内的物价上涨,因为墨西哥从美国进口的也不少。更扎心的是,而历史上美墨出问题,通常会导致墨西哥货币:比索大幅贬值。虽然多少对出口有点帮助,但同时也意味着进口商品更贵了,小到苹果手机、大到治病用的进口药,全得涨价。

当然,看上去日子不好过,但也不至于过不下去,墨西哥官方也会想办法渡劫,比如对内给受影响的企业发补贴,对外找新下家,也就是客户。比如把原本卖给美国的牛油果运到加拿大,把汽车零件打折卖给德国,而如果换成了制造业更强的国家,甚至能倒逼很多产业升级,形成外国商品的平替。

当然,这些操作需要时间,就像突然被房东赶出门,临时找新房子哪那么容易?短期内老百姓还是得勒紧裤腰带。

说到底,美国拿着关税无差别攻击,更像是打出了一套七伤拳,能伤人,但会先伤己。

毕竟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,美国自己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,作为全球最大进口国和第二大出口国,尤其在美元主导下,全球经贸更像一种:美国输出美元、其他国家生产商品和服务,然后大头供给美国消费的模式。

所以当实际上的既得利益者却要第一个掀桌子,更可能出现的情况,就是带头走向衰退。

到时候你问发动这场关税大战的懂王以后怎么办?4年后人家任期结束了!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相关资讯